2022年第三方项目合约面积占比达77% 世茂服务迈入独立发展“快车道” 全球今日讯
在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的背景下,与房企关联甚密的上市物企业绩备受市场关注。
3月31日,世茂服务(873.HK)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世茂服务实现营业收入86.37亿元,此外,世茂服务合约面积达到3.41亿平方米,在管面积2.62亿平方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目前物企逐步减少对关联方依赖的大背景下,世茂服务亦主动拥抱行业变革,2022年,其来自第三方项目合约面积占比高达77%。世茂服务方面表示:“独立发展能力进一步凸显。”
“2022年外围市场波动冲击不断,世茂服务选择顺势而为;而在2023年新的起点中,世茂服务将更加关注利润和现金流,期望能够拿出成绩单来说话。” 世茂服务执行董事兼总裁叶明杰如此表示。
合约面积同比增长10.8%
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尾声时刻,世茂服务亦对外发布了2022年成绩单。
财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世茂服务营业收入达到86.37亿元,同比增长4.0%,合约面积为3.4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8%,而在管面积亦达到2.6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7%。
具体而言,在营收方面,来自物业管理的收入已占据世茂服务营收的“半壁江山”。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世茂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实现营收50.42亿元,收入占比58.4%,同比增长20.91%,毛利额占比稳定提升至58%,是公司最核心的利润来源。
“核心业务稳步提升得益于用户响应性组织的建立。”世茂服务方面表示,自2021年以来,其围绕“美好100+1,服务不止满意”,全面构建用户响应型组织,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物业服务满意度百强企业”名单榜首荣誉,并以97%的续约率保持行业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不少上市物企皆表示未来将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逻辑,而世茂服务方面也“明确不以追求规模为第一目标,而是通过细分赛道领先策略,主动建立垂直领域的市场优势”。
相关信息显示,2022年,借助中国学校物业管理企业TOP1的“浙大新宇”及专注医院后勤服务领域超20年经验的“吉立物业”的管理优势,世茂服务在高校及医院领域取得全面发展。
世茂服务方面提供的信息显示,2022年浙大新宇克服疫情影响,成功中标多个标杆级优质项目,新增项目年饱和收入达2.89亿元,同比增长24%;吉立物业在长沙的三甲医院占有率超30%,并实现湖南湘雅系的全覆盖。
在世茂服务角逐细分赛道的背后,则是蕴藏的巨大市场机遇。
克而瑞物管数据显示,随着机关及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非住业态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非住业态物业管理总规模142.5亿平方米,如医院物业管理规模6.9亿平方米,学校物业管理规模21.5亿平方米。
“高校和医院服务业态的特殊性,也为未来世茂服务‘专业公建物业管理’加‘细分场景增值服务’的实现提供了优质的土壤。”世茂服务方面如此表示。
城市服务收入占比达16%
在深耕高校等细分领域的同时,第三方外拓业务亦成为世茂服务的业绩亮点之一。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世茂服务合约面积达3.41亿平方米,其中来自世茂集团及来自第三方的项目面积占比分别为23%、77%。其中,世茂服务第三方市场拓展合约面积占比高达38%,成为最大的面积来源。
此外,2022年,世茂服务新增第三方拓展合约面积超4000万平方米,与2019年相比,复合增长率达181%。世茂服务方面对此表示:“外拓势头强劲,显示了强有力的独立发展能力。”
“在外拓面积迅猛增长的同时,世茂服务也十分注重项目的组合价值。”世茂服务方面解释称,其通过集中化策略聚焦城市,不断提高单城市项目浓密度,有效降本增效。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世茂服务实现单城市合约面积238.7万平方米,项目集中度进一步增强。在世茂服务方面看来,通过高价值项目业态聚集,重点布局可叠加多元增值服务的住宅及高校业态,截至目前,其高校及住宅类项目合约面积占比总计高达66%。
除了持续增强的业务独立性外,已成为世茂服务第三大收入来源的城市服务业务,其发展情况也受到市场关注。
克而瑞物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城市服务业务市场规模可增加至10019亿元,而截至2022年底,已有35家上市物企布局城市服务业务,占比57.4%。
在角逐城市服务万亿蓝海的诸多企业中,世茂服务无疑是最受市场关注的物企之一。其自2021年4月以来,通过合作世路源环境和金沙田科技,快速构建起城市服务的综合能力。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世茂服务城市服务业务总合同金额达65亿元,仅2022年新增合同金额近10亿元。截至目前,世茂服务城市服务业务收入占比已达16%,成为其第三大收入来源。
“物业服务行业仍然非常年轻,虽经历动荡,但行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并未改变。”世茂服务方面表示,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其将坚持业务独立发展,持续精益化管理变革,深化投后一体化管理,追求有利润的收入和有现金流回报的利润,实现从“均衡”向“均好”转变,以可持续的业绩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