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在线丨济南大北环将建成世界跨度最大独塔双跨自锚式悬索桥
【资料图】
“在黄河上施工,绿色环保是最起码的要求。比如,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的主桥结构采用独塔等跨自锚式悬索设计,一塔挑两跨,在黄河河道内不设置任何支撑桥柱,就极大保证了原始生态地貌不受影响。”山东高速集团济南大北环项目相关负责人指着正在建设的主桥独塔说。
济南大北环项目由东向西途经济南市章丘区、济阳区,德州市临邑县、禹城市,止于禹城市梁家镇,与京台高速互通,向西顺接二环线西环段。项目全长67.62公里,批复概算141.7亿元,设计时速120公里,双向六车道,主要工程设置黄河特大桥1座,大桥8座,服务区2处,养护工区1处,通信监控分中心1处,收费站5处。
济南大北环项目是我省高速公路网“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中“横二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与京台高速、京沪高速、东吕高速、济高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实现互联互通,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提供交通支撑。同时,对德州市全面融入省会经济圈,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布局,发挥路网整体效益,助力交通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济南大北环项目黄河特大桥是作为项目控制性工程,全长5837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建成后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独塔双跨自锚式悬索桥。
黄河特大桥设计新颖、施工工艺复杂,建设者始终坚持“创新山高”的建设理念,采用多种施工工艺相结合优化施工,助力黄河特大桥快速、安全、高质量的建设。独塔斜拉-自锚式组合体系悬索桥设计较好地改善了普通悬索桥的结构受力特性,空间缆设计有效避免了平面缆导致的主梁抗扭刚度不足。针对涉河施工、锚固段重节段施工等多个工程特点,不拘泥于单一施工工艺,采用了顶推施工+支架散拼+支架拼装相结合的施工工艺,针对166.2米的高主塔,开展变截面大节段钢筋笼整体吊装施工工艺,极大提高了关键线路的施工效率。开展《黄泛平原灌注桩竖向承载力优化设计及参数智能反演方法研究》等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研究,首次提出黄泛平原灌注桩竖向承载力优化设计及参数智能反演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黄泛区灌注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不准确的难题,全线有效缩短桩长13100米,节约造价3700万元。
建设者积极探索,推行示范化引领、工厂化生产、精细化施工、数字化控制“四化一体”的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品质北环”。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通过推行路基示范段、结构物交流区等工作,适时召开现场观摩、工作推进、会议座谈、成绩晾晒等专项活动,推动大北环项目路基工程面平坡顺,桥涵工程内实外美。场站建设是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为做好基础性工程,大北环项目推行小构件加工场+钢筋加工场+预制梁场三场,混凝土站+沥青站+水稳站三站,“三场三站”于一体的工厂化“网红场站”,通过工厂化场站的集成化建设,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施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从基础、点滴入手,从源头上控制施工工艺,从工序上创造过程精品。不断提高施工组织科学化,施工技术创新水平,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目标。充分利用大数据、5G、北斗等新进手段,开展北斗定位强夯施工,开发了交互式安全智能预警装置、综合场站智慧管家平台,应用了安全生产智能监测系统,有效推动了“数智北环”建设。
建设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双碳”战略,努力将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贯穿于高速公路设计建设全过程。建立环保联动机制,每月邀请地方环保、住建等相关部门,召开环保例会,确保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工作。统筹规划,利用建筑弃土、钛石膏固体废弃物实现大宗固废高质再利用,充分利用河道拓宽、水库扩容等弃土,共减少耕地取土2000多亩,减少因施工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环保工作的细节管理,创新废弃渣零排放及低碳环保等综合施工技术,推广钻孔灌注桩桩头回收再利用技术,实现了4000余吨弃渣全部利用“零废弃”;采用砂石分离机及泥浆压滤机节约砂石原材料3000余吨;合理控制沥青站数量及布置,充分利用已通车项目的沥青站,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规模;在现有综合场站合理布置光伏发电设备,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量,多措并举在黄河沿线文明环保施工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将大北环项目打造为绿色生态之路。